【電腦硬體】電腦基礎硬體組成-基礎零件篇

by - 上午8:03

電腦本身是由眾多零件組成的,但多數的零件大家通常都不知道用途。
這次,我們歐維斯特地開了一個新的專欄要來介紹電腦的『硬體』相關。
之前都是陸清楓那小子在弄軟體,這次換我來弄硬體了~
廢話不多說,開始囉!
陸清楓PS:其實我硬體也來參一咖了,嘿嘿~



基礎組成
Basic composition


電腦本身的組成要素可分為以下兩種:

  1. 基礎零件(不可或缺的零件)
  2. 擴充零件(可有可無)

而基礎零件中有包含:

  1. 主機板(底板、母板)
  2. CPU(Central Processing Unit,中央處理單元)
  3. Memory—記憶體(細分:RAM(隨機存取記憶體)、ROM(唯讀記憶體))
  4. Power(電源供應器)

沒錯!你沒看錯,就只有四項!

 雖然嚴格來說可以有五項,但是第五項通常視為擴充零件來使用,所以我沒把他列在這裡。

 另外,擴充零件我們下一回再探討,我先來介紹基礎零件吧!



主機板
Main Board


 主機板又稱母版、底板,是各個零件連接起來的橋樑。
 通常每塊主機板都有自己適用的零件格式,像我自己的主機板就是適用於 DDR3 1333、Intel LGA1155 針腳……等等。
 而平常市面上買到的主機,通常是以製造主機板的公司為名義來販售喔。
 比如:acer、ASRock、ASUS……等等等。


(以下放上我自己的主機板:ASRock - H67M - ITX,2010年產的)



 題外話,如果你知道針腳啦、電源啦、接頭啦等等的東西怎麼接的話,你也可以用麵包版做出自己的主機板喔(賊笑)。


(陸清楓:想打他的在下面留言+1,我幫你出一口氣。)



中央處理單元
Central Processing Unit


 CPU 也就是電腦的頭腦,但他也就只有『處理』這個功能(之後陸清楓那小子在介紹程式在底層的運作模式時你就知道了)。

 CPU 的規格是用『時脈』來計算的,時脈的英文表示成 Hz ,就是 CPU 能在1秒內做幾次運算,通常以 G(十億)來計。

 我使用的 CPU 算是相當舊的了(Intel 第二代 core i3 雙核心 3.10 GHz),所以就算它的效能再好,不相容 Intel 舊版 CPU 的主機板也不一定能用。

 實際上,所有的配件都包含這樣的限制,不是只有 CPU,RAM、顯示卡等也都有針腳規格的問題。只是 CPU 的影響比較明顯(大概就是不能開機)。


 再來,CPU 的改朝換代很快速(比如現今的 Intel 已經開發到core X i9 或第八代 core i7 了),所以比較需要注意。



記憶體
Memory


 如前面所說,記憶體分 RAM 和 ROM,在此我們先從 RAM 開始講。
 RAM 又稱隨機存取記憶體,用來載入程式、暫存用。
 RAM 又分 SRAM(動態存取記憶體)和 DRAM(靜態存取記憶體),前者記憶體空間較小,但速度較快;後者反之。
 阿為啥要用到兩個呢??
 我們通常稱呼為「RAM」的是 DRAM,它的空間相對於 SRAM 來說較大。
 但是,前面你也看到了,CPU 的運算1秒就做幾十億次,DRAM 根本跟不上,就像叫一百30秒的人去追牙買加閃電一樣,所以這時就要一個 SRAM 來做緩衝,把常調用的指令存起來。
 例如在進入程式的迴圈時,會不斷呼叫相同的指令,這時就派 SRAM 來了,但 SRAM 造價高、容量小,否則早就用 SRAM 代替 DRAM 了。
 再來是 ROM,這基本上就是用來存開機資訊和 BIOS(Basic I/O System)的地方,這裡先不討論那麼深,就先說他拿來開機就好。

 接著介紹我自己的 RAM
 型號:Transcend 創見 DDR3—1333—2GB(還只有一條而已,超廢的)

 基本上夠用,但是DDR3現在幾乎停產了,所以買不到啦~






電源供應器
Power


 最後,我們要向大家介紹的是看似不重要的「電源」。

 你可能會疑惑,電源有『重要』到需要特別用一個篇幅來說明嗎?
 當然有!沒電源你電腦是要怎麼開啊!(賊笑)
 好啦不鬧。

 電腦有時會有所謂『過載』的時候,或稱『超載』(也就是給予電腦超越負荷的程式執行量,之後講滲透測試時會深入這個話題)。
 這時的電源就得扮演第一線的防衛角(ㄐㄩㄝˊ )色。
他會負責把『過載』的線路轉到當下比較沒在使用的地方,或直接斷電。
 以避免 CPU 或 RAM 等重要且精細的設備損毀。
 我自己的 Power 曾經換過一次(舊的只有 230W),就是因為『過載』過頭把它燒壞了,導致需要更換(廢話)。

 一般來說,主機板是『『『不附電源』』』的(因為很重要所以放三個引號,大家都會忘記),所以一般電源都是掛在主機板上,然後再進行使用。
 而且可不是什麼電源供應器都可以,還要看你電腦本身的效能需求來選擇瓦數和伏特。

 一般來說優先選 12V—18A 以上的規格,再根據你的主機板是使用「單路」、「雙路」、「多路(也就是三路以上的)」哪一種類別來選擇瓦數。
 這時如果是單路,那瓦數的選擇就建議是 400W 左右或以上。
 如果是雙路,建議在 230W~380W 之間。
 最後,如果是多路(也就是三路以上的),那恭喜你,在市面上看到的多路Power都可以用啦!


 (先拿自己的 Power 開刀,說實話我這台已經很強大了)





 這裡介紹一下:
  我用的是12V—18A—雙路—「500W」
  注意!
  500W 只是「理論上」可以到達的最高瓦數,通常還要再乘上 90%~80% 才是「實際上」的瓦數(以我的來說,400W~450W 比較符合事實)。


  而且根據上面我說的結果,用這個規格推的效能就已經可以到很好的 Level 了,但是我怎麼跑都慢死人(這只是因為我自己愛用比較舊的規格就是了…)。



 好啦!機哩瓜啦的說到這邊,主要的介紹也差不多啦!
 希望大家看了能有收穫喔!

 下回要介紹的是其他附加的硬體設備,也敬請期待啦~


by. 流浪漢 @2017/11/14

你可能會喜歡

1 意見